近年来,寿光市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政策引领,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服务管理,推动了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目前依法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1914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11家、潍坊市级42家、寿光市级17家。
田柳镇闫家村90后大学生王立超,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受该镇优惠政策的吸引,他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返乡投资200多万元,创建了占地30多亩的立超种业有限公司,把农村当成了他实现青春梦想的舞台。现在,他的育苗基地年培育销售优质黄瓜苗1000多万株,营业收入5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育苗能手。
与王立超同样情况的,还有果德农庄的总经理董杰,他也是一名回乡创业的85后大学生,经过努力,将农庄经营成了寿光最大的无花果种植基地。今年,他计划扩大规模,盘活附近几个村的低效利用土地,建立寿光首个蓝莓种植基地。田柳镇党委得知这一计划后,第一时间成立了服务专班,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负责,在土地流转、资金协调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帮其产业规模迅速提升。同时,该镇利用“果德农庄”这一平台,投资打造建设“品鲜园”项目,创造“田柳品牌”,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家致富。
“最近正是农庄开园忙的时候,很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黄金桃、葡萄都是抢手货。”在果德农庄的葡萄大棚里,董杰跟记者说道。“下步,我们的发展重点是培育水果新品种,通过实地种植,分析新品种的产量和特性,争取早日重点推广,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董杰说,农业发展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坚持和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寿光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鸿儒表示,目前寿光家庭农场发展呈现多元化,覆盖面逐步拓宽。农场经营者综合素质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大部分农场主都是乡土人才,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较强,懂政策、懂经营、会管理。
在孙家集街道308国道以南的瑞晓家庭农场,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该农场自今年5月份动工建设,目前11个高标准智能化蔬菜大棚主体已经建设完成,其中5座大棚已经种植了茄子。“多亏了街道专项工作组在各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农场才能有当前的工作进度,也不会耽误茄子、黄瓜、苦瓜等作物的最佳栽种期。”农场负责人表示,蔬菜大棚全部按照高标准建设。按照“五化”要求,采用小雨农智智能控制系统,配备施肥器、自动打药机、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二氧化碳感应器等智能化基础设施,对农作物实现了精准化把控。
培育家庭农场,提升小农户经营能力和适度规模水平,有利于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单凭自己很难流转这么大的地块来建设200多米长的大棚,现在我的8个大棚,有3个棚已经种上了茄子,剩下的5个棚打算在中秋节前套种黄瓜和苦瓜。这种大棚冬天棚内温度高,而且一个棚就能栽种9500多棵,效益非常显著。”孙家集街道前杨村村民王国伟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1914家家庭农场中,有蔬菜类949家,粮棉类416家,果品类54家,苗木类91家,养殖类404家。为了进一步加快家庭农场发展,根据省、市、县级家庭农场打造标准,寿光市初步制定了《寿光市重点打造示范家庭农场标准》,还将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总结提炼典型案例,不断引领家庭农场规范发展。(记者 叶涛 通讯员 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