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潍坊频道>内容详情

【权威发布】筑牢防汛抗旱屏障 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5-06-19 17:12:4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速豹新闻网苗露 王靖茜潍坊报道:6 月 19 日,潍坊市召开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据悉,截至当日 6 时,全潍坊市平均降水量 144.7 毫米,30 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 8.71 亿立方米。2025年以来,潍坊多项举措并举,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2025年1-5月份,潍坊市一直干旱少雨,6月1日开始,潍坊市正式进入汛期,6月9日、6月14日-15日两场降雨也有效缓解了全潍坊市旱情,预计19日白天到夜间潍坊市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全潍坊市平均降水量20~40毫米局部50毫米以上。截至6月19日6时,潍坊市平均降水量144.7毫米,较2024年同期(120.1毫米)偏多20.5%,较常年同期(150.3毫米)偏少3.7%;入汛以来,全潍坊市平均降水量33.2毫米,较2024年同期(14.2毫米)偏多133.8%,较常年同期(37.2毫米)偏少10.8%。全潍坊市30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8.71亿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多蓄2.42亿立方米。

精准施策,下好防汛备汛“先手棋”。潍坊市防指对成员单位和人员进行了相应调整,实行双指挥长制,指挥长由分管水利、应急的副市长共同担任;副指挥长由水利、应急、城管、气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协助两位副市长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防指组成单位精简至12个,实现更扁平高效的指挥体系。5月8日,市防指召开调度会商会议,全面研判2025年防汛抗旱形势。会议根据各县市区特点,形成防汛备汛工作“一县一单”,并制定任务清单:包括完善防汛指挥调度机制等9项共性任务,以及水库安全度汛、责任落实、山洪防御、卫星电话保障等18项个性任务。相关任务清单已以市防指文件形式下发,予以明确,进一步压实了责任。

完善体系,筑牢防汛指挥“主阵地”。制定了《潍坊市防汛抗旱工作会商研判机制》《潍坊市防汛抗旱信息报送机制》等八项工作机制,强化市防办的牵头抓总作用。同时,市水利局内部也成立了技术保障组、会商研判组和综合保障组,抽调骨干力量,在技术指导、分析研判、信息调度等环节提质增效,确保整个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压实责任,织密防汛责任“一张网”。对全潍坊市531座水库、278段堤防、62座水闸等各类工程和风险部位,逐一落实4981名防汛责任人,并组织业务培训。落实了2136名县镇村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组织全潍坊市5006名河湖长汛期履行巡河、查险等防汛职责,实现了防汛责任全覆盖、无死角,确保每一处工程、每一个风险点都有人管、有人抓。

补齐短板,夯实防洪工程“硬基础”。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坊子、诸城8座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同时,实施了安丘洪沟河二期、虞河下游段、寒亭区大圩河的防洪治理工程,将防洪标准提升到20年一遇,完成了499座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和111座水库水闸安全鉴定。开展防汛防台风检查,按照分组负责原则,逐一排查每座水库、每条河道、每段堤防,已完成958处隐患排查整改,工程设施短板得到加强,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我们将持续推进隐患动态清零。

提升能力,构建“四预”防御“新体系”。全面完成全潍坊市700余处雨水情站点的检修调试工作,更新改造71处;在6条小流域推进实施了山洪灾害“四预”体系建设;完成白浪河水库等4座省级试点水库现代化矩阵建设,构建起全流域、全方位、全天候、全智能的监测预报体系。修订完善了河道防御洪水预案、大坝安全应急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针对郑州“7·20”特大暴雨雨型洪水开展了重点流域模拟推演;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实战化演练1400余次,有效提升了极端灾害事件应对能力。持续优化“市县1+1”预警叫应工作机制,由市县水利局干部点对点包靠499座小型水库和788个受山洪威胁的镇村,确保预警信息直达一线。

强化保障,打造抢险处置“主力军”。更新了市县镇三级防汛专家库,落实市级技术专家134名。建立30支水利工程、7支水利施工企业共计3000余人的专业抢险队。备足备齐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市级物资8类43个品种9万余件,代储省级物资7类15个品种40台套。同时,强化物资仓库规范管理,潍坊市有17家物资仓库通过了省级规范化管理单位评价,数量全省第一。

创新机制,激发防汛工作“新动能”。持续完善河道洪水防御保障机制,完成弥河、潍河、白浪河等骨干河道洪水防御保障机制改革,构建起以重点部位为核心点、半小时路程为半径的物资队伍组织保障机制。深化开展水库“以大带小”防汛帮扶机制,推动30座大中型水库与296座重点小型水库建立常态化“1+N”结对帮扶,实现流域区域雨水情等信息共享及防汛队伍物资共享,全面提升小型水库应急处置能力。以构建小型水库长效管护机制为目标,探索实施“保险+服务”模式,36座受损水库获保险赔付175.71万元,有效实现了风险转移、资金增效与管护升级的协同提升。

2025年坚持“防大汛、抢大险”,盯紧盯牢重点部位,全力防范应对城市内涝灾害。一是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全潍坊市组建18支、3126人的城市防汛队伍,上半年开展培训演练20场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配备各型号抽排泵196台,每个县市区、开发区至少配备1台大功率排涝泵车,机排能力达每小时5.6万立方米,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二是盯紧防汛重点部位,对全潍坊市68处下沉式桥涵、10处下穿式通道全部设置警示标尺、标线和硬隔离设施,配备专人包靠和抢险救援队伍,并按照“就近”原则预置好水泵、挡水板等抢险设备。建立直达包靠值守一线的“叫应”制度,遇有重要天气过程,在雨前将人员、设备提前预置到位,做到“人等雨”,做好抢险救援准备。三是健全排水防涝体系。针对2024年汛期新增的5处城市易涝点,全部按照“一点一策”原则,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完成。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先后实施18个城市排水防涝项目,持续推进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改造,大幅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始终将防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专常兼备、平战结合,持续推进以下工作:

完善指挥体系,提升组织效能。建成以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集成移动指挥车、无人机、布控球、手持单兵和终端的指挥体系。配套建成卫星地面站1处、370兆赫固定基站54个,确保30 分钟音视频回传、极端断路断电断网情况下通讯畅通、前后方指挥实时联动。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高效整合视频监控资源20余万路,实现对重点区域、重要堤防等24小时实时监控。会同有关单位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在重要天气过程提前预置力量和物资,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夯实物资储备,筑牢保障基础。制定实施8项应急物资储备地方标准,从储备主体、区域布局和供应链建设等多维度发力,覆盖应急安全产业全部4大类、16中类、59小类,集聚规模较大企业490余家。68项工业产品入选全国2024年防灾减灾救灾产品目录,占全省21.4%。建成覆盖市、县、镇三级的应急物资储备库体系,共280座,仓储面积8.5万平方米,实物储备救灾和应急物资913种2000万件(套),与305家重点生产企业签订保障协议,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298处、集中安置点572个,可保障99.6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建强救援力量,锻造精锐队伍。统筹加强专业队伍,规范引导社会力量,培强5支省级、35支市级救援队伍,16个县市区均组建300人以上应急常备队。全潍坊市已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309支,其中防汛抢险队伍76支1.5万人,配强冲锋舟、排水泵车等抢险设备,可随时执行排涝、水域救援任务。强化航空应急救援,1架米-171大型救援直升机常年驻防,可迅速执行空中侦查、受困群众救援等应急任务,初步构建起水陆空立体化专业救援力量体系。

强化实战演练,锤炼处突能力。坚持“以练备战”,深化与消防、驻地部队、武警等协调联动,持续开展“一月一拉练”等多队伍、多场景的实战训练演练,确保主汛期抢险救援高效协同。4月,潍坊市在青州仁和水库成功承办全省洪涝灾害“三断”极端情形应急保障双盲拉练;5月,参加“青潍日”跨区域防汛救援联动拉练;近期市应急局联合武警、消防及多支社会救援力量,密集开展被困群众水上转移、救援及联合搜救等针对性演练,全面检验防汛防台风预案可操作性,提升了实战能力水平。

聚焦主责主业,提前谋划、超前部署,严格落实防汛水文测报责任制,抓早抓实抓细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积极全面备汛。

提升“四预”能力,夯实防汛责任。制定完善《汛期特别工作制度》,严格24小时值班值守;精心编制18处国家基本水文站测洪方案与超标洪水测报预案,全面修订全潍坊市32处大中型水库及骨干河道的洪水预报方案,系统分析37处河道水文站报汛曲线,全面提升了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为防汛减灾工作筑牢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技术保障。

扎实开展汛前准备,打牢防汛测报基础。市水文中心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在“思想、组织、技术、物资、安全”五个方面全面开展汛前准备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设施设备到位、水文测报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扎实打牢防汛测报基础,确保汛期水文监测切实做到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及时。

强化推演演练,提升水文测报能力。聚焦预报作业流程、应急通讯保障、流域协同支援等防汛关键环节,立足强化水文应急监测实战水平,市水文中心模拟开展标准洪水、超标准洪水、局部洪水、“三断”极端情况下的不同场景下实战演练,参演人数达到120余人,全面提升应急测报能力及区域协同能力,为安全度汛筑牢基础。

速豹新闻网编辑: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