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潍坊频道>内容详情

潍坊市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3-12-12 16:06:3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2月12日,潍坊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潍坊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潍坊市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更是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切口。潍坊市从2002年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经过20余年的实践探索,历经了“唤醒普及、标准化与规范化、个性化与特色化、共建共治共享”4个发展阶段,逐步建立起“党政主导、专业引领、课程推动、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市域一体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运行机制,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潍坊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发展概况

唤醒普及阶段,改变家长教育认知(2002年-2006年)。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靠“单打独斗”行不通了,家长教育观念亟待改变。同时期,校长职级制、中考改革等多项教育综合改革政策在潍坊密集出台,也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潍坊通过“大水漫灌”持续高频的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常态化家长课程开课机制,对家长进行唤醒启蒙,推广普及家庭教育理念,家长教育能力素养得到提升,开始重视教育、关注教育,不再做教育的“甩手掌柜”。

标准化与规范化阶段,夯实发展根基(2006年-2016年)。没有制度护航,家长课程开设随意、专业化程度不高。为保障课程、活动更好开展,使工作持续深入,潍坊市“建章立制”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出一年四次八课时的家长课程课时标准,并在阵地建设、队伍培养、职责底线、保障激励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工作标准和制度文件,现有14项被国家标准委认证的团体标准,同时探索建立课程体系,刻画长期稳定的工作发展路线。

个性化与特色化阶段,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2016年-2020年)。家庭教育实现普及后,学生家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家庭教育需求越来越凸显。潍坊市着重提升指导服务能力,使供给侧的供给充分满足需求侧的需求,关注支持每一个个体,汇聚形成同频共振的群体。建成了全国首个家庭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APP),320万家长人人有账号、人人可参与、人人能享受“订单式”学习;成立了“潍坊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为家长和学生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心理疏导。

共建共治共享阶段,实现资源互联互通(2020年至今)。要实现指导服务能力再提升,教育资源需要更为丰富、教育主体需要更为多元化。潍坊市教育局牵头,联合30个部门成立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组建6+1级家长联合会、委员会,整合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家庭的教育资源,将多年以来“民间”自发、偶发的共育行为,转化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上升到新的高度。

潍坊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五大体系建设情况

组织体系建设情况。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建立职责定位清晰、协同机制完善、条件保障到位的育人新格局。突出政府主导,市委教育工委和教育局牵头,成立30个部门组成的“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市县教育部门设立家庭教育科,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等专责组织机构,强化统筹协调、部门联动。落实学校主责,立足教育主阵地,所有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课程,建立家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和总协调员制度,构建起市县校一体的组织体系。激发家社主动,畅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主渠道,成立潍坊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建设3277个教育惠民一码通、1599个校门口家长驿站,设立1111名社区教育协调员、3066名学校家庭教育总协调员,线上线下、城市乡村、校内校外协同育人。

队伍体系建设情况。应对新时代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的一系列挑战和难题,必须依靠专业支撑。专家团队引领,聘请以赵忠心、边玉芳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指导家庭教育课程研发与师资培训,建立300人的家庭教育专家资源库,推进理论视角下的实践创新。专门机构支撑,全方位与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充分运用社会资源,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机制创新、课程研发、师资培训、评价诊断等系列改革探索。专业队伍推动,组建涵盖专家、名师、骨干教师、志愿者4个层面10支20万人的本土梯队式工作团队,组成了潍坊市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团队支持系统。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核心是推进家庭教育的课程化、标准化、数智化。大力推进课程化,开发普及、必修、专题、选修4类家长课程,率先提出“一年四次八课时”的家长课程课时标准,开发国内首套按年龄、分年级、成体系家长课程《牵手两代》共15册,实行家长课程网络公示制度和巡课视导制度,保障家长课程落地落实。大力推进标准化,先后制定《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标准》《潍坊市家长课程标准》等标准及系列制度文件,14项被认证为国家团体标准,构建家庭教育五步教学法,确保将专业优质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送到家长“家门口”“心坎里”。大力推进数智化,建成集家庭教育“课程、咨询、测评、家校沟通和数据管理”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APP),上线5000余节课程,提供指导服务累计超过15亿人次,实现了全市家长人人有账号、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学习,满足不同家长群体个性化教育需求,实现“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城市乡村、0—18岁”4个全覆盖。

活动体系建设情况。深入持续开展各类活动,努力将抽象的协同共育理念、措施、方法变成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开展“面对面”宣讲活动,从2007年开始,连续开展8届1065场“家庭教育乡村行”巡回报告会,每年组织城市“父母大讲堂”公益讲座200余期,把家长会开到乡村大院和居民社区。开展“共成长”评选活动,联合妇联、文明办、关工委等部门常态化开展“爱家”系列、“书香之家”“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等特色活动,每年参与的学生及家长超过80万人次。开展“协同发力”的创建活动,多部门联合实施“家校社共育双百”工程,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建百处“镇街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中心”和百处“亲子共成长实践基地”,以活动为纽带,夯实协同育人载体。

评价体系建设情况。坚持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持续提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水平。健全党政督导评价,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纳入市政府对县政府履职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配套建立督导评价、家长满意度调查、政策激励、示范引领和家长课程巡课视导等系列制度,以评价促落实。强化学校诊断评价,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纳入市政府教学成果奖、立德树人标兵、优质课等重大奖项评选范围,建立评价模型,以评价促发展。优化对家长和社会的激励评价,每年联合文明办、妇联等部门开展“最美家庭”“潍坊好家长”评选,表扬鼓励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代表,大力弘扬新时代“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社会氛围,以评价促参与。

潍坊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成效成果达成情况

育人成效达成情况。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深入实施,深刻改变了百万家长教育观念,有力推动了各项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塑造了区域优良育人生态。一是实现了“轻负优质”,在山东省三次学生课业负担调查中,潍坊学生课业负担最轻,在全省22项“双减”监测指标中,潍坊有17项全省第一,形成了轻负担、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潍坊样态”。二是促进了教育综合改革,凭借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同向的优势,有力推动了校长职级制改革、中考改革、督导改革、评价改革等稳步实施。三是支撑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家庭、社会整体上实现了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度10年内从70.20%降至35.60%,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从11.28%升至36.96%,潍坊学生的综合素养比赛成绩保持全省前列。四是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谐,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的优良教育生态影响下,教育越来越好,家庭、社会也在发生许多积极的变化,学习的氛围更浓厚了、文明程度更高了、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了。

育人成果取得情况。潍坊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相关做法和成效多次受到各级领导肯定,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专程来潍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时任山东省长郭树清作出肯定批示,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专题推介潍坊做法,潍坊市家庭教育“亲子共成长”工程入选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精神文明创建品牌故事。省委办公厅简报、新华社内参、省教育厅专报推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点赞推介,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凤凰网、搜狐网等二十多家国内知名媒体数百次跟踪报道,成为媒体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今年11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党建德育工作会议上,潍坊市作为唯一地市作典型经验介绍。

(记者 苗露 徐宪玉)

速豹新闻网编辑:苗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