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潍坊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森林、草原、湿地等林草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保护发展森林等资源是法律赋予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全面推行林长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各级地方党政领导保护和发展林草资源的责任体系,聚集社会资源和力量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领导,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亲自谋划推动林长制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为推进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建设,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潍坊市把全面推行林长制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要求,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推动全市林草资源在严格保护中实现科学合理利用,从“全面覆盖”向“全面见效”推进。为贯彻落实好上级的部署要求,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积极稳妥推进林长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如期实现全面建立林长制的目标,构建起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保障有力的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新机制,有力引领了潍坊市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章立制,精心组织,科学构建林长制三个体系
一是建立了林长制组织体系。全市设立总林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总林长。在临朐沂山、青州仰天山、诸城马耳山、临朐嵩山、昌乐孤山等5个生态区域设立市级林长,分别由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县、镇、村也按要求分级设立林长。截至目前,全市共明确各级林长8545名,其中市级林长5名,县级林长66名、镇级林长615名、村级林长7859名。同时,在重要生态区域安装林长制公示牌2542块,其中市级林长公示牌60块、县级林长公示牌281块,镇级林长公示牌625块、村级林长公示牌1576块。
二是建立起了林长制制度体系。市林长制办公室相继出台《林长制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市级林长会议制度》《林长制工作巡查制度》《林长制工作市级督办制度》《市级林长制工作信息管理制度》《林长制工作部门协作制度》《林长制工作督促提醒制度》等七项工作制度,同时积极探索推行“林长+检察长+生态警长”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打造“一人一区域”的一对一管护模式,确保林长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运转,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三是建立起了林长制督查考核体系。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及早制定林长制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办法和程序,将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重要指标和主要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纳入对市级林长考核范围,建立上级林长对下一级林长的考核长效机制,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履行好林草资源保护发展责任。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以林长制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林长制是一项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深做实林长制是手段,实现“林长治”是目标。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林长制改革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国土绿化成效明显。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持续实现扩绿提质。规范实施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加大南部山区造林绿化力度,积极构建南部山区森林生态屏障;创新重点工程管理机制,指导临朐县实施好沂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年底前将全面完成任务。今年全市计划造林3.8万亩,10月底已全部完成任务。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正有序编制。全面完成古树名木调查认定工作,公布一级保护古树148株、二级保护古树356株、三级保护古树2845株。在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开展的古树名木推选宣传活动中,潍坊市安丘石埠子镇孟家旺村古银杏树入选全国10株最美古银杏,诸城刘墉古板栗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二是林地湿地资源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利用林长制制度优势,开展森林资源动态和变化趋势调查监测,全面查清和准确掌握资源底数。整合各方管护力量,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目前全市集体林地护林员达1514名。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额管理制度,统筹做好林地要素保障和森林资源保护。制定潍坊市《森林督查工作规程》,构建“市级主导、县级主抓、乡镇主改、第三方助查”的工作机制,推动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全面做好湿地资源保护。根据国土“三调”成果,全市共有湿地37643.52公顷(56.47万亩),其中沿海滩涂35616.41公顷(53.43万亩),占94.62%;内陆滩涂2027.11公顷(3.04万亩),占5.38%。目前,全市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3处,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0处、省级湿地公园13处,另有市级湿地公园3处,全市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3706.45公顷(80.56万亩)。
三是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位。深入贯彻落实“防灭一体化”理念,建立了森林防灭火四级队伍,划分了4262个森林防火网格,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和“防未、防危、防违”“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不断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保障能力。对森林防火重点区域落实包保制度,加大对全市9个国有林场、4个市级林长制重点片区、5个重点县、34个重点镇街的监督指导力度,明确主管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包靠指导人、应急联络人等,确保各级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打通森林防火工作“微循环”,全市森林火灾实现“零发生”。
四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高效精准。及时分析研判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抢抓防治有利时机,分类施策,分区治理,有序实施飞机防治或地面喷药,有效遏制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暴发蔓延,实现“有虫不成灾”目标任务,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9%以上。全面完成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踏查总覆盖面积214.31万亩。
五是野生动植物保护更加有力。在全省率先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先后组织开展“清风行动”“鸟市整顿”“护鸟行动”等多项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陆生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有效维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种群安全。在全省率先建设国家、省、市三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聚集地智能监测平台,并将监测平台纳入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系统。
六是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潍坊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已提报省自然资源厅,待国务院审批。通过本次整合优化,全市45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将整合优化为34处。
下一步,潍坊市将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让各级林长更好地发挥“抓总纲、解难题、压责任”的关键作用,定期谋划重点工作,定期开展巡林督查,定期解决困难问题;让各级林长制办公室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精深调查研究,精准出谋划策,精心抓好落实,全力推动改革攻坚;让各级林长制成员单位和全社会更好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目标、举措,不断优化改革发展环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提供强大的要素支撑和资源保障,通过林长制真正实现林长治。
(记者 于大龙 张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