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主攻“海洋经济”战场三年行动阶段总结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潍坊市海岸线长度158公里,海域面积近1300平方公里,海洋资源禀赋独特,海洋发展基础厚实。近年来,紧紧围绕市委“一七五一”工作思路,聚焦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大力实施产业、园区、项目“三大工程”,强化开放、科技、生态“三大赋能”,抓实体制机制“一个保障”,奋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生产总值从2019年113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552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19.9%提高至2022年的21.2%。
主攻“海洋经济战场”取得丰硕成果
实施“三大工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链条经济。围绕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持强链条、聚集群,一手抓优势产业提升,推动现代渔业、海洋动力装备等产业提档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突破,推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产业换道超车。重点加快七大产业发展步伐:海洋动力装备。锚定高端化、智能化方向,不断优化产业链,完善产业创新链,初步构建起以潍柴、豪迈、天瑞等为骨干的海洋动力装备产业集群,潍柴成为国内最大、产品系列最全、功能覆盖面最广的船舶动力供应商,豪迈成为深海结构件产品的世界隐形冠军,天瑞重工研发的磁悬浮动力装备实现节能三成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海洋化工。进一步延长盐化产业、做大石化产业、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推动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构建起以山东海化、海王化工等为龙头的现代海洋化工、海洋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滨海现代海洋化工优势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昌邑海洋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现代海洋渔业。按照“串珠成链、以链成群”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虾贝三文鱼3条百亿级全产业链和蓝色良种工程,突破发展精深加工、碳汇渔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构建遗传育种、苗种扩繁、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完整产业链。建成省级海洋牧场4处、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5处,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昌邑海丰水产获评首家“国家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寿光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获批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海水综合利用。制定了海水综合利用“六个一”工程,创新性将海水入侵防控与海水综合利用两个方向并轨融合发展,提出“以海水治理海洋灾害”的新路径,探索海水综合利用与动力装备、海洋化工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揭牌成立部、省、市共建的全国首家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成功争取全省唯一的沿海盐渍化生态循环治理试点,建成全国首家海水入侵与综合利用监测展示平台,召开了全国沿海滩涂盐渍化防控与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届夙沙论坛。海洋新能源。依托北部沿海空间、风力、光照等优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渔光互补等产业业态,昌邑三峡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成为全省首个海洋牧场与平价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项目、首个一次性全容量并网海上风电项目,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暨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首批潍坊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海洋文化旅游。聚焦打造渤海湾最美海洋旅游休闲廊道,推动渔盐文化、风筝文化与海上竞技、游艇观光、盐浴温泉等项目融合发展,打造了祭海节、渔盐文化节等民俗活动,为海洋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培育优质企业、建设发展载体、完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发展量质双升。全市海洋生物医药企业达到103家,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入选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百强榜、获批省级特色小镇,昌邑市现代海洋生态经济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实施园区培育工程,做强海洋经济载体。把海洋特色园区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研究制定了《海洋特色产业示范园区评价办法》,以产业链为纽带,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持续壮大园区规模,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目前全市园区总数达到26个,全市16个县市区开发区都有1-2个海洋特色园区,其中7个园区(青州市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昌邑海洋精细化工产业园、诸城海洋食品特色产业园、昌邑龙池海洋化工产业园、滨海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潍坊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寿光羊口化工产业园)获评省级海洋特色园区、数量全省第一,累计完成投资1949.85亿元。
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夯实产业发展支撑。坚持“项目为王”,连续三年每年开工现代海洋产业重点项目都在100个以上,全部实行台帐化、动态化管理,为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梯次支撑。累计实施重大涉海项目326个、建成项目248个,完成投资984.3亿元。今年重点推进总投资1239.6亿元的123个涉海重点项目建设,1-9月份完成投资216.3亿元。其中,7个项目纳入省重点、48个项目纳入市重点,46个项目纳入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总数全省第二。
强化“三大赋能”,海洋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强化开放赋能,深入链接优质资源。立足潍坊交通区位优势,着力强港口、建平台,提升合作交流水平,激发海洋发展活力。一方面,提升港口发展能级。累计建成泊位45个,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14条,形成覆盖国内沿海和日、韩、东南亚地区的航贸网络,完成与山东港口集团资源整合,建成中港区5万吨级滚装泊位、渤海湾航运中心主体,实现小清河重载首航,组织实施总投资307亿元的26个港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加快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生态。2022年实现港口吞吐量4355万吨、集装箱58万标箱,1-9月份实现吞吐量42万标箱。另一方面,搭建高端展会平台。2019-2022年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吸引包括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在内的780余家企业院所参展参会,达成合作成果87项、总投资667.9亿元,各级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打响了潍坊海洋动力装备品牌,搭建起海洋领域“双招双引”、合作交流重要平台。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海洋创新水平。第一,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先后与崂山实验室、山东大学、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合作共建SDL科学实验室,已正式列入崂山国家实验室核心公共平台;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共建渔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建莱州湾海水入侵防控与土壤盐渍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个月升级为自然资源部部级站点,正加快争创国家级站点;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所、省海洋局三方共建山东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卫星中心、省地矿四院三方签约共建海洋遥感应用与科技创新实验室;引进落地唐启升院士工作站、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山东夙沙卤源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莱州湾滩涂生物碳汇国家实验室以及莱州湾滩涂生态模式示范基地、潍坊虾类种业研发基地、昌邑蟹类种业研发基地3个“国”字号应用牵引平台。目前,全市建成海洋领域省级以上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3家、新型研发机构8家。第二,聚力突破核心科技。组建了金翔龙等院士领衔、20名专家组成的海洋产业高端智库,豪迈科技、天瑞重工等7个人才项目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总数全省第一,在海洋种业、船舶动力、海水淡化膜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合作建成我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凡纳滨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打破了南美白对虾良种选育“卡脖子”技术;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突破单环刺螠工厂化繁育技术;力创电子自主研发的“船舶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天维膜、津潍膜研发的中空纤维膜、离子交接膜、电渗析双极膜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打破国外垄断。第三,培育涉海创新企业。全市涉海企业名录库从2019年4270家增加至2022年6910家,其中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2家、科技部海洋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一批企业成为海洋产业省级以上头部企业。力创电子、天一化学、海王化工3家涉海企业入选第四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豪迈机械入选省“十强”产业现代海洋产业领军企业,得和明兴获批第四批省级“雁阵形”集群现代海洋产业领军企业,鲁清石化、新和成药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企业。
强化生态赋能,守牢海洋发展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将陆海污染治理与海上安全管控结合起来,加快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第一,狠抓陆海统筹治理。抢抓国家海岸线修测重大机遇,积极对上汇报争取,我市海岸线长度由143公里增加到158公里,超过1.4万公顷海域调整为陆域,增加陆域面积超过21万亩,调整面积占我市海域面积的近10%,占比全省第一,大大拓展了全市战略发展空间。组织实施13个生态修复项目,修复滨海湿地2164.63公顷;开展21个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全市20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全部达到四类水体以上。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海上风电生态环境监测观测站——昌邑海上风电场监测观测站,落地全省首单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条款(互花米草防治专用)。第二,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创造性地开发出“柽柳+肉苁蓉”生态修复模式,打造了海洋生态修复“潍坊样板”,成为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修复8个典型案例之一。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研究出台《潍坊市蓝碳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中国水科院黄海所联合举办潍坊海洋牧场和碳汇渔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联合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省海洋资环院等蓝碳团队开展海洋碳汇本底调查,助推蓝碳经济发展。第三,强化海洋综合管控。持续抓好渔业、渔船、海港、渔民安全教育管理与服务,将全市所有海洋渔船纳入数字化管理,实施智慧化、信息化、全天候管控,在国内率先配发海洋渔船定位保暖救生衣4624套,“海上党旗红 服务护平安”党建工作品牌全省推广,连年荣获农业农村部渔业“亮剑”系列执法先进集体,确保海上生产安全。
抓实“一个保障”,全市海洋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大海洋观”理念,陆海统筹、协同发展,全市16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均成立了海洋委和海洋办,明确了海洋发展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召开市委海洋委全体(扩大)会议,每季度组织召开全市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在海洋办内部创新推行周计划、月点评、季述职、年考核“四步工作法”,建立了上下一体、协同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督导落实。将海洋强市建设纳入全市重点督查内容,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要求,建立了全市海洋发展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工作台账,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年度目标、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借助世界海洋日、放鱼节、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等节会节点,组织开展主攻“海洋经济”新闻发布会、保护海洋生态宣传月等系列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我市海洋发展做法进行了广泛报道。同时,还举办了潍坊市中小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评选优胜活动先进个人,加快建设海洋渔业科创馆,在全市营造了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
(记者 于大龙 徐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