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潍坊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五年来,安丘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潍坊市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把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围绕“五个振兴”,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形成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安丘实践”,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新答卷。
夯基础、强支撑,乡村产业实现新突破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紧紧抓住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强化“地、技、利、责”保障支撑,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2.6万亩、总产33.3万吨。每年蔬菜产量208万吨、果品22万吨、肉蛋奶20万吨,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
农业产业优势逐年扩大。农产品畅销日韩、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3.9%,增幅居潍坊八县市第2位。
农业产业加速提质增效。培育创建安丘农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谋划建设潍坊国家农综区开放发展示范区、中日韩高端预制菜食品产业园等“国字号”园区平台5个,安丘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大蛋业、日世果酱、源清田等一批大项目投产运营。
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完善。深入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官庄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争创省级产业化联合体10个、省级产业强镇5个。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获评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补短板、优生态,和美乡村展现新面貌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五年来,先后投资13亿元,累计完成路网提升工程201.5公里、道路通达工程592.6公里,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24个,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建成“美丽庭院”3万余户,完成472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农村厕所3.9万户。获评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全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示范片区全面起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4个,打造丘家庄村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7个,建设景芝“浯河粮仓”等潍坊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5个。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20个、潍坊市级183个。
倡文明、促传承,乡村文化蕴育新气象
文明乡风蔚然成风。成立3180支各级各类型服务分队,全市县级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95%以上。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争创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化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先后推选中国好人5人、山东好人37人、潍坊好人163人。
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配套文体广场达标率达到100%。发展基层业余文艺队伍453支,连续30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工程,年演出800余场次,获评全省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试点市。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叫响“非遗之旅·相约安丘”品牌,非遗项目增至184项。完成齐长城城顶山段抢修等项目。市京剧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强堡垒、提能力,乡村治理开创新局面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选派164名优秀干部下沉一线服务群众,“示范村”和“创优村”党组织达到832个,培育出西许戈村、北南戈庄村等一批基层党建示范村。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被省委组织部作为全省第一个县级典型经验予以推介。扎实开展全省人才回引试点,推动167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回村任职,充实了村级人才库。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施“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工程,全覆盖建设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24处、基层营业网点48处、社区金融服务站496处。创新“党建引领、共富乡村”模式,探索推动建立联合党组织140多个,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93.2%。
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治理机制,创新推行“阳光议事日”制度,有力强化了基层民主管理。规范网格员队伍建设,划分网格1485个,优化设立“微网格”12976个,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保稳定、推改革,农村民生跃上新水平
新型经营主体有序壮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37家、家庭农场1359家,培育高素质农民2666人,提升了联农富农能力和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32元,增长7.1%。
农村资产资源活力持续释放。全力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全市流转土地65.77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建成市场化运作的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安丘分中心,2020年以来共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11.5亿元。
(记者 于大龙 徐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