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潍坊频道>内容详情

向“潍”来·看未来媒体行丨坊茨小镇百年为记 文旅融合谱写新篇

2025-04-21 14:10:0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速豹新闻网记者苗露 唐明宇潍坊报道:4月20日,“向‘潍’来·看未来”2025全国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行走进这座百年工矿业遗存,近百家媒体的130余名记者以镜头和笔触,解码潍坊如何将历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书写“守根脉、开新篇”的现代化答卷。

历史坐标:定格的工业记忆

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坊茨”是德语对“坊子”的音译,坊茨小镇位于潍坊市坊子区南部,是依靠胶济铁路和煤炭发展起来的工矿业小镇,是山东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遗迹,也是潍坊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步入小镇,一栋栋斜顶红瓦、黄色墙身的德式或日式建筑散落其间,有的精致小巧,有的古朴大气。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拍照打卡,感受着潍坊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厚重脉络、坊茨小镇的百年沧桑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怀旧风情。

坊子德日建筑群建于1898年到1945年,至今仍然保留着完整的166处德日时期建筑。其中有103栋为德国建筑,其整体格局、街巷肌理、景观风物仍保存完好;以万和楼、刘氏老宅等为代表的近200处民国建筑;存的德建火车站、胶济铁路和机车转盘等组成的潍坊铁路工业廊道;以德建矿井、采煤巷道等为代表的炭矿遗址,都是历史最深切的见证。小镇内各种功能的建筑应有尽有,包括领事馆、司令部、礼堂、水厂、火车站、银行等,涉及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有记者感叹:“坊茨小镇的建筑不仅是历史的容器,更是技术文明的见证。”

烟火记忆:老街巷中的市井温度

三马路曾是坊子最繁华的商业街,沿街老建筑诉说着往昔的市井烟火。国营理发店旧址门前的三色旋转灯柱虽已褪色,但玻璃柜台和木质座椅仍保留着上世纪风貌;协成利绸布庄小楼内,斑驳的货架与柜台依稀可辨,档案记载这里曾是坊子最大的商号,新中国成立后转型为文具商店,吸引无数学生流连。

穿过公安街与三马路的交叉口,坊子新华书店旧址门面狭小却布局精巧,东、西、南三面木质书架围出旧时书香。游客在德军司令部“凸突式”飘窗前驻足拍照,在解放军大礼堂的红五星吊顶下怀旧,街巷中偶尔驶过的轿车与漫步的游人,为历史街区注入些许生机。

建筑和功能的完整性,让坊茨小镇成为年代剧的“天然摄影棚”。特别是老街道、老房子和老物件,保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独有的年代感。

文旅新篇:影视与研学的双向赋能

作为电视剧《南来北往》的主要取景地,坊茨小镇的德日建筑群与胶济铁路元素频频亮相荧幕。历史建筑、老街小巷成为天然的影视拍摄基地,《飞人》《终极胜利》《父亲的秘密》等30余部影视剧曾在坊茨小镇取景拍摄。

“从历史印记到文化地标,坊茨小镇的变迁是潍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总结。记者团注意到,小镇的发展紧扣“保护与活化”的主线:德日建筑群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名单,红色资源被授予山东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场所、潍坊市党史教育基地,影视与研学业态则为老城注入新活力。

人民网的一位记者评价:“这里没有宏大的改造工程,只有对历史的敬畏与巧用。”当三马路的旧商铺与解放军大礼堂的红色五角星共同成为城市名片时,坊茨小镇以“微更新、深融合”的姿态,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历史不是发展的负担,而是面向未来的基石。

速豹新闻网编辑:苗露